ANSI/NEMA FL 1-2009 Flashlight Basic Performance Standard
ANSI/NEMA FL 1-2009 手电筒基本性能标准
一、标准概述
ANSI/NEMA FL1-2009是由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(NEMA)制定的手电筒基础性能标准,旨在统一手电筒、头灯、便携式灯具等产品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标记规范。该标准涵盖六大核心性能指标:
光束距离(Beam Distance)
峰值光束强度(Peak Beam Intensity)
运行时间(Run Time)
光输出(Light Output)
抗冲击性(Impact Resistance)
防水等级(Water Penetration Ratings)
适用对象:手电筒、头灯、聚光灯等手持/便携式照明设备。
二、测试环境与设备要求
1、实验室条件
温湿度:21±2°C,相对湿度50±40%。
光照控制:测试区域环境光需低于1 lux,避免反射光干扰。
设备校准:所有测量设备需每年由第三方校准,并保留校准记录(需符合NIST标准)。
2、样品要求
性能测试:每项测试需3个样品(如光输出、光束距离)。
可靠性测试:抗冲击性与防水测试需5个样品,且抗冲击测试需先于防水测试。
产品配置:若产品支持多档位或可调焦,测试需在最高性能档位/最大光距下进行。
三、核心测试项目详解
1、光束距离(Beam Distance)
目的:测量手电筒在0.25 lux光照强度下的最远投射距离。
测试步骤:
使用新鲜电池或满电设备,在暗室中开启设备。
将照度计置于2m、10m或30m处,记录30秒后的最大照度值(lux)。
通过平方反比定律计算光束距离:
光束距离²= 峰值光束强度(cd)/0.25
(峰值光束强度 = 实测照度值 × 距离²)
报告要求:取3个样品的平均值,四舍五入为整数(米)。
2、峰值光束强度(Peak Beam Intensity)
目的:测定光束中心轴的最大光强(单位:坎德拉,cd)。
测试步骤:
同光束距离测试条件,记录不同距离下的照度值。计算峰值光束强度:
峰值光束强度= 实测照度值 × 距离²
注意事项:若设备可调焦,需在最大光强模式下测试。
3、运行时间(Run Time)
目的:测量设备从开启至光输出降至初始值10%的持续时间。
测试步骤:
使用新鲜电池,在暗室中持续运行设备。
初始光输出值取开启后30秒的测量值。
定期记录光输出,直至降至初始值的10%。
时间格式:
<1小时:以分钟表示(例:45分钟)。
1~10小时:小时+分钟(例:3h 20min)。
≥10小时:仅小时(例:12h)。
4、光输出(Light Output)
目的:测量设备的总光通量(单位:流明,lm)。
测试设备:分光辐射计+积分球系统(球体直径≥3倍设备光入口直径)。
步骤:
设备置于积分球内,调整至最大输出模式。
测量开启后30秒的光通量。
对彩色外壳设备需进行吸光校正。
报告要求:3个样品的平均值,四舍五入为整数。
5、抗冲击性(Impact Resistance)
测试条件:
跌落高度:默认1米(可自定义更高值,需标明)。
跌落面:4cm厚混凝土,面积≥1m²。
跌落方向:模拟立方体六面,每面跌落一次。
通过标准:
无可见裂纹或功能损坏(允许划痕)。
允许手动重新组装(无需工具或替换零件)。
6、防水等级(IPX Rating)
测试方法与标准:
IPX4(防溅水):全方位喷水10分钟,设备需正常运行。
IPX7(防水):浸入1米水深30分钟,内部无进水。
IPX8(潜水):按制造商指定深度和时间(≥4小时)测试。
通过标准:
测试后立即及1小时内设备功能正常。
关键电路区域(电池、PCB)不得进水。
四、标记规范与图标使用
1、图标设计要求
最小尺寸:9mm×9mm。颜色:仅允许双色对比,同包装面图标需统一配色。
位置:若单独使用图标,需包含“ANSI/FL1”边框。
2、多模式产品标注
表格格式:需分列不同模式下的性能参数(如高亮/节能模式)。
五、测试注意事项
测试顺序:抗冲击测试需在防水测试前完成(同一批样品)。
设备校准:积分球和照度计需按制造商指南定期校准。
异常处理:若设备有自动关机功能,需在5秒内重启以维持测试连续性。
六、总结
ANSI/NEMA FL1-2009为测试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性能量化方法和标记规范,确保产品性能透明化。测试时需严格遵循环境条件、设备校准及测试顺序要求,重点关注多模式设备的最高性能档位测试。通过标准化流程,可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用户信任度。